-
返回主菜单产品
-
返回主菜单解决方案
-
返回主菜单服务支持
-
返回主菜单关于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
-
返回主菜单投资者关系
-
返回主菜单加入我们
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
返回列表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。测量有直接的。也有间接的。由于仪器、实验条件、环境等因素的限制,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,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,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。例如两个同学都用正确的测量方法,认真、仔细地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,其结果也可能不完全相同。但是,一个物体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,我们把物体的真实长度叫做真实值,测量所得的值是物体长度的近似值,叫做测量值,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就是测量误差。
一般情况下,我们不能知道真实值到底是多少,所以也无法说出测量误差的准确值,只能说出测量误差的范围。当刻度尺的长度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时,测量可以一次完成,如用厘米刻度尺一次测量一个小桌子的长,则测量误差的范围不会大于+0.5cm:用毫米刻度尺一次测量一支铅笔的长,则测量误差的范围为±0.5mm。当刻度尺的长度小于物体的长度时,需要不断移动刻度尺才能完成测量,则测量误差也将增大。从实验的原理、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,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。并贯穿于整个实验的始终。
测量误差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1、跟测量工具有关。例如刻度尺的刻度不够准确,钢尺会热胀冷缩,木尺会受潮,直尺会弯曲,塑料卷尺会收缩,经常使用又会被拉长,这些因素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。测量工具越精密,测量误差就越小。
2、跟测量的人有关。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时候,如果用的是毫米刻度尺,毫米的下一位数字就是估计出来的。测量时,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。既然是估计,肯定会存在误差。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,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。其实,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,“恰好对着刻度线”也是估计的,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。(估读数字为“零”,容易被忽视,同学们要注意。由此可见,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。
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。
1、系统误差 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所产生的误差。例如。各种刻度尺的热胀冷缩,温度计、表盘的刻度不准确等都会造成误差。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、公式的近似性,或者对实验条件、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都会造成误差。例如,热学实验中常常没有考虑散热的影响,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等。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,例如反应速度,分辨能力,甚至固有习惯等也会在测量中造成误差。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。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,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。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,系统误差的特点,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,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其影响。
2、偶然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。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,由于各种偶然因素,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,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,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。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。例如读数时,视线的位置不正确,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。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、湿度、电源电压不稳定、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,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,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,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。
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,改进测量的。方法,认真细心地进行测量,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等。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。
测量错误则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,操作不认真而得到了错误的测量结果。其测量值是不能被使用的,测量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。例如测量中,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,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。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。
典型例题
例1 关于误差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( )。
A、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
B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
C、采用精密仪器。认真测量就可避免误差
D、测量中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。但可尽量减少
解析 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是测量错误,其测量值是无意义的,是没有使用价值的,而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,所以选项A错误;选项B和C所说的只能是减少误差的办法,并不能避免误差,因而只有D是正确的。
例2 一个实验小组的几位同学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,记录的数据是:12.63cm、12.65cm、12.63cm、12.64cm。那么,这支铅笔的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( )。
A、12.63cm
B、12.64cm
C、12.6375cm
D、12.638cm
解析 选项A在四个测量值中出现过两次,但不是平均值。选项C和D虽然都是四个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,C是一直除到余数为零的,D是把小数点后的第四位做了四舍五入。但它们的数位都超过了原始数据,是不正确的。原始数据记到哪一位,平均值就只能算到那一位,求出下一位四舍五入后的近似值,平均值要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,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(也只有一位估读数字)。并不是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准确。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。
说明 正确使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,减少测量误差。求平均值,不应该有什么困难。但是同学们初次接触时。也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错误。如认为可以“少数服从多数”,把出现次数多的测量值作为平均值;还有遇到求平均值时除不尽,就增加测量值的数位,随意改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。这些错误都是应该避免的。
例3 如何用米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?
解析一张纸的厚度是无法用米尺直接测量出来的,但我们可用累计法一次测量同样的数张纸的厚度,再除以纸的张数。这样测得的纸的厚度就比较准确,测量的误差较小。同样,将细导线并排密绕在一根均匀的直棒上。测出数匝导线的总长度,再除以总匝数就可以得到了导线的直径,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误差。
说明 改进测量的方法。减少测量误差。累计法在测量相对小的物理量时。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测量误差的基本方法。
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,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要求决定的,所以在测量中并不是误差越小越好,而是根据测量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就可以了。例如我们做衣服时,只需要精确到厘米就好了,大一厘米小一厘米,衣服我们都能穿得上。配门窗玻璃时,如果大一厘米,玻璃就装不上,同样小一厘米玻璃也装不上,所以需要精确到毫米就可以了,制造机器零件,对零件的要求准确到的程度会更高。
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有时要求很高,有时要求不高。当精确程度要求不高时,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:当精确程度要求较高时,则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。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要求决定。在测量之前,我们应当根据实际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,再根据准确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。
在学习中出现一个测量错误可能会导致错一道题,但是在生产或科研中,测量的错误会导致出现废品,导致一个实验的失败,甚至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办事认真细致、精益求精的好习惯。